【導語】福建中公三支一扶考試網為了方便考生備考復習,精心準備了公共基礎、行測能力知識、申論熱點等模擬試題,每日更新。每天多做幾道題練習,加強對考點的掌握。
1.要改變命運就要先改變行為。而要改變行為,先要改變思想,這是因為:
A.方法論決定世界觀 B.世界觀決定方法論
C.事物的規律性 D.世界觀和方法論都有相對的獨立性
2.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我們經常說“要善于抓住機遇”;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說“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機遇稍縱即逝”。這些觀點要求我們在科學研究和日常生活中:
A.必須注重必然性,也必須注重偶然性 B.必須注重對事物必然性的研究
C.夸大偶然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 D.抹殺偶然性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3.事物中的真相和假象的區別是:
A.真相表現事物的本質,假象表現事物的外在現象
B.客觀存在的是真相,主觀想象的是假象
C.隱藏在事物內部的是真相,顯現于事物外表的是假象
D.從正面表現事物本質的是真相,從反面表現事物本質的是假象
4.商品經濟產生和存在的決定性條件是:
A.社會分工 B.生產資料和產品屬于不同的所有者
C.勞動力成為商品 D.資本的產生
5.揭示事物變化發展的方向和道路的規律是:
A.本質決定現象規律 B.對立統一規律
C.質量互變規律 D.否定之否定規律
【答案與解析】
1.【答案】B。解析:本題強調的是思想的重要性,A項說法錯誤。B體現了世界觀即思想的重要性。C項本題沒有體現,D項說法錯誤。社會意識才會具有相對獨立性。故本題答案為B。
2.【答案】A。解析:唯物辯證法認為,任何事物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辯證統一,必然性又常常通過偶然性來表現。因此,我們要善于抓住機遇,既要注重必然性,也要注重偶然性,通過偶然性來把握和認識事物的必然性。題干中所說“要善于抓住機遇”、“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機遇稍縱即逝”都是體現了這一觀點。故本題答案選A。
3.【答案】D。解析:現象是事物外在的、易變的、反映本質的表現形式;事物的現象,有真相,即從正面直接表現事物本質的現象;也有假象,即從反面歪曲表現事物本質的現象。故本題答案為D。
4.【答案】B。解析:商品經濟的產生和存在有兩個基本條件。第一,社會分工;第二,生產資料及產品屬于不同的所有者。其中社會分工是商品經濟產生的前提條件,生產資料及產品屬于不同所有者是商品經濟產生和存在的決定性條件,它決定了從事不同產品生產的各個所有者都是具有各自經濟利益的經濟主體,要求根據產品的價值實行等價交換,這樣,產品便表現為商品,其經濟形態也就是商品經濟。故本題選B。
5.【答案】D。解析:否定之否定規律側重揭示的是事物變化的方向和道路,揭示了事物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發展過程,它是事物完善自己、發展自己的一個有規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事物的發展表現出周期性,即每一個事物的發展都是從肯定到否定,再由否定到新的否定,即完成了一個周期。故本題答案為D。
推薦閱讀: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